董文杰研究员受邀为我院师生讲授《财政治理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分析》
2022年6月24日晚20:00,学院邀请重庆市财政学会董文杰研究员,就《财政治理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分析》这一主题在6029会议室开展专题讲座。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王婷婷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来自经济法学院的胡元聪教授、陈治教授、廖呈钱博士、张成松博士、曾远博士、滕燕博士,商学院的葛静副教授、陈司瑾副教授、廖明月博士以及硕博研究生共40余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董文杰研究员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十三五”期间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当前财政工作的基本成效及面临的挑战。董文杰研究员指出,随着财政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财政体制的改革也从纵深不断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导向更加鲜明、区县财政平稳运行的机制更加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意识更加牢固,使我国财政工作取得了非凡成效。但同时需要重视的是,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财政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集中体现为“财政增长缓慢、资金统筹难度大”,“财政支出刚性明显、收支平衡压力大”,“土地财政预期减弱、还本付息压力大”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董文杰研究员进一步指出,当前面临的财政治理难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地方财政治理,就应当通过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切好支出“盘子”、扎住制度“笼子”这三驾马车来增强经济内生发展动力,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在做大财政收入“蛋糕”方面,要处理好“减”与“增”、“质”与“量”、“筹”与“建”的关系,做好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协调管理;在切好支出“盘子”方面,应坚持全局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处理好中央与地方、重点与一般、当期与长远的财政支出关系;在扎住制度“笼子”方面,则应当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债务管理体制,通过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和债务风险防控来规范财政治理秩序。
在交流环节,与谈嘉宾们分别就讲座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治教授表示,董文杰研究员从税收收入“质量”的角度,回应了国家在坚持高质量发展中的财政治理问题,既有高度、也有深度,同时她对董文杰研究员提出的对土地财政的研究需要兼顾财政与金融的双重论证逻辑感悟颇深,提出可以进一步探索土地财政和多学科法学研究的空间。陈司瑾副教授用“三个三”提出了他对本次讲座的一些思考,他指出,本次讲座做到了“三实”,即实事求是、说实话、直面现实,反映了“三难”,即要达到收支平衡很艰难、在疫情影响下政府运行难、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日子过得很艰难,顺应了“三变”,即财政收支变化、资源利用变化、制度发展变化,给人很深刻的思考。王婷婷副教授则认为,董文杰研究员的讲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中接制度改革的具体路径,理论逻辑严谨、数据具体充分、问题深入直接、内容严谨翔实,让人受益匪浅。此后,廖呈钱博士、张成松博士也从不同角度交流了他们对本次讲座的思考,对此,董文杰研究员进行了一一回应。最后,在与会师生的合影留念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赵龙祥;图:黄斌)